3月5日,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,會議的第一項議程就是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做政府工作報告。針對2017年的工作重點安排,總理在工作報告中提出,要“扎實有效去產能”。今年去產能的目標定為“要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,退出煤炭產能1.5億噸以上”。
5000萬噸鋼鐵去產能的目標任務,看起來比2016年完成的6500萬噸有所減少,但事實上,這卻是一場難打的硬仗。首先目標任務的數量是有所提升的,2016年的去產能目標任務為4500萬噸,最后完成了6500萬噸,正因為前期任務的超額完成,在客觀上已經加大了當前去產能的力度。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表示,2016年去產能中七成左右都是無效產能,很多都是已經停產或已經關停的產能。因此,這部分去產能任務的完成相對較為容易。
但是,2017年,去產能的現狀已經發生了改變,“2017年的去產能將在2016年把無效產能已經去除的基礎上進行,也就是說原來各種能夠用來報數的指標已經沒有了,需要實實在在地去產能”,王國清提到。與此同時,當前市場行情回轉,鋼企盈利情況良好,因此希望通過市場調節,指望鋼企主動去產能的希望基本成空,更多地還是需要依靠行政手段來完成。
在李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提出,在去產能的執行方面,“要嚴格執行環保、能耗、質量、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,更多運用市場法治化手段”。也就是說,在這場去產能的“硬仗”中,必須加大執行和監督力度,才能實現去產能任務。不僅如此,“僵尸企業”一詞也出現在了政府工作報告中,說明處置“僵尸企業”也是5000萬噸去產能硬仗中的重要一環。王國清表示,之所以2017年必須打這一場去產能的“硬仗”,也是為了能在2018年完成十三五計劃提供保障,但去產能目標任務的提升,也必然預示著需要更大的功夫和力度,才能保證完成。去產能越到后面,其執行困難程度越大,可以預見,今年的環保監測、違規新建產能的去除等方面,監管力度只會更強。
